法律知识分享 劳动纠纷 劳动者|这些法律与你有关-和劳动者相关的法律

劳动者|这些法律与你有关-和劳动者相关的法律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条件,劳动节即将到来,翟卫东律师团队结合法律实务整理了一批和劳动者权益密切相关的法…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条件,劳动节即将到来,翟卫东律师团队结合法律实务整理了一批和劳动者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问答,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手段和途径。

答:工资条、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工作证、招聘记录、考勤表等都可以证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实践中,考虑到劳动者取证存在难度,要求劳动者提供初步的证据即可,如“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法律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第二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身隶属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等。为了保证劳动者的权益,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否则将依法承担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答:现实中很多劳动者与单位约定,以放弃让单位缴纳社保为条件,多拿一些工资,这样的约定是无效的。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这种违法的约定无效,不能构成免除单位缴纳社保的事由。劳动者依然可以要求单位承担补缴社保费用、支付经济补偿等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 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 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实践经验提示:劳动者在行使单方解除权时要说明原因,不要表述为“个人原因”、“生活原因”等。

答:单位单方通知降薪可以根据程度分两种情况讨论:

1、降薪程度浅,劳动者有权要求足额发放,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2、降薪程度深,单位的降薪行为是对原劳动合同的拒绝履行,可视为根本违约,劳动者有权申请 劳动赔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 劳动合同期限;

(四)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 劳动报酬;

(七) 社会保险;

(八)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答:

1、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 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答:

5月1日当天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工资=月工资÷21.75天×300%

 

5月2日—5月4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工资=月工资÷21.75×200%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以上内容是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对以上内容若有不解或另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法律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yxv.cn/1840/

作者: admin

返回顶部